文化自信激发创新灵感(观察者说)

发布时间:2024-11-18 20:41:26 来源: sp20241118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表达中国人独特时间观,“折柳寄情”展现中式惜别之礼;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在海内外热播,“圈粉”无数;古风汉服、国潮文创等成为新时尚……近年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涌现,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中华文化的气度神韵深入人心,滋养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新生活。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源于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源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更源于创造主体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体现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大问题。自信才能自强,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拥有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恰如不竭源泉,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深厚历史根基。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使我们始终保持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从中汲取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宝贵资源,激发创新创造灵感,助推文化繁荣发展。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创新创造,让我们在传承既有文化形态的同时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从而让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过程,体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固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只有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北京作为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色名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实质内容与表现形式、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等各种关系,积极探索转化创新方式,不断拓宽转化创新路径,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通过创新展览展示,精心推出集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学术研讨、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精品展陈,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通过《最美中轴线》《博物馆之城》等品牌节目,彰显文化遗产魅力;通过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公众考古季、北京古建音乐季等文化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通过文物主题游径和文物文创大赛,让更多的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并转化为文化创新创造的价值源泉和不竭动力,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

  (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