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2:06:10 来源: sp2024111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铮铮誓言响彻中华大地。
十年后,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十八大后,我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
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民之所思所盼,不仅记在总书记心中,也化为执政理念,落实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沙县总医院住院楼一层大厅,听取医改情况介绍。
2021年3月23日,福建三明沙县总医院。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张柱状图前驻足细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下降、医疗服务收入提高,2019年三明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6%。百姓有着实打实的获得感。
时光追溯到2000年11月。在福建省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医疗机构要加快改革步伐,从制度上解决“以药养医”带来的问题,让利于民,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由于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保基金浪费巨大、不堪重负。近年来,三明医改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为全国医改探索了宝贵经验。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三明医改情况汇报,要求总结推广改革经验。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在2021年的三明之行中,总书记肯定道。谈到下一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书记要求“研究改革的堵点在哪里,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
△2022年1月14日,福建三明沙县区总医院便民门诊窗口,群众在咨询报销情况。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
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城市垃圾分类……
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原动力、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11月29日,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外来人口占比高的闵行区,走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在社区宿舍型出租房源租户的住房,了解在此居住的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
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多的郑岚予热情地将总书记迎进租赁的新居:“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
考察中,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改革只有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才能破除制约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2023年4月,民主村更新项目完成,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更加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人民是推进改革的强大力量。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回望过去,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要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基层代表座谈会。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发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同每一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总书记强调:“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像这样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场。
“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今年5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山东考察调研,并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听取意见建议。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港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
“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负责同志,生动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改革事业的主角,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检验,这是改革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
△山东日照阳光海岸绿道沙滩一角。近年来,日照还海于民、还景于民,在保留松林、沙滩、礁石和湿地资源的基础上,修复整治生态岸线,打造出一条长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度假休闲。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程昱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