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

发布时间:2024-11-18 19:37:17 来源: sp20241118

  服务队队员在玉林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   郝 飞摄(新华社发)

  天很热,没有一丝风,闷得像进了蒸笼。连日高温,四川成都玉林西路出现线路接头故障。接到电话后,穿着绝缘服,戴着安全帽,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立即到场,带电作业。

  39摄氏度的高温下,队员们衣服已经湿透,汗水顺着脸颊滴个不停。好在这类情况大家处理起来驾轻就熟,没过多久,故障就已排除,解了社区居民用电的燃眉之急。

  在成都,知道连心桥服务队的人不在少数。

  服务队之中,有党龄10多年的老队员,也有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怀揣满腔热情,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02年成立至今,8000多个日夜里,7任队长和42名队员接力传承,践行“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

  一大早,带上工具包,喊上同事,服务队队员刘禄就往毛顺伟老人家赶。听见门铃声响,老人立马起身,打开门,迎上前。不等闲聊了几句,刘禄和同事一道钻进了卫生间,检查排水管道、确保密封性能,帮着老人安装抽水马桶。

  毛顺伟78岁了,上下楼梯都得拄拐,家中蹲厕也不方便。之前刘禄上门修理灯具时,老人说想换个马桶,被他记在了心间,这回不仅安装了抽水马桶,还在浴室加装了安全扶手。

  这样的贴心帮助,刘禄已经做了多年。他经常上门看望毛顺伟,帮着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检修电路、更换灯具,对他来说是件小事,可在老人眼里,这些样样都是大事。

  截至目前,连心桥服务队累计结对帮扶空巢、残疾老人100多名,开展电力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接听求助电话15万余次。

  本是守护居民用电安全的一支队伍,为何义务开展便民服务?

  2002年,住在建国巷的杜德柱家中电表突发故障。队员们赶去处理时,发现老人无人照料,便主动帮忙收拾屋子。从买药送医到打扫卫生,队员们经常上门,解决了杜婆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

  杜婆婆常说:“你们比亲人还亲!”这让队员们意识到,作为党员,能做的事还有许多。于是,他们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一干,就是22年。

  有的老人听力不好,队员们设计出“爱心闪灯门铃”,会振动、能闪光,哪怕听不见敲门声,也能被可视化的门铃提醒;有的婆婆视力不行,电表上的数字都瞧不清,队员们开动脑筋,装上了“电表放大镜”;至于独居老人,队员们则为他们定制了“一键通连心桥”热线,遇到麻烦事,按下键就能立即找到人……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队员们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老人甚至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他们。服务队每年还会制作一幅“帮扶地图”,上面清楚地标记着老人们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体情况等信息。如今,这张地图已从纸质版升级成了电子版,帮扶对象也从5人增加至101人。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从电力抢修全年在岗,到义务帮扶随叫随到,“连心桥”的传承,是队员们的坚持和奉献。“我们全年在岗,接到求助后,会尽可能在45分钟内赶到求助者家中提供帮助。”现任队长吴昊说。

  在群众眼中,队员们总是头戴安全帽,肩挎工具包,很快赶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每当看到队员们的橙色身影,他们都会倍感安心。

  为避免老人因楼道无照明而摔跤的事情发生,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小区更换电线、声控开关和灯泡,“照亮回家路”公益行动持续开展,前后服务169个小区单元;针对个别老旧院落电瓶车充电不便、居民私拉乱接飞线充电的现象,队员们安装了智能充电装置,居民可选充电时间,时间到后设备自动断电;为防止独居老人出现意外情况后无人察觉,服务队联合国网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亲老智慧系统”,通过用电数据采集分析,精准研判独居老人生活状态。

  在服务队收到的200多封感谢信中,一封手写信让大家印象深刻。信中写道:“有求必应,呼之即来。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从你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这封感谢信,吴昊收藏至今。对他来说,付出同样是种收获,“如果善意是照亮他人的一束光,那当我们不断向前,也总有一束光会照回自己身上。”

  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拥有4900余支遍布全国的党员服务队,近11万人加入其中。“每支服务队开展的活动、提供的服务不尽相同,但大家的心是一致的,都是想着竭尽所能,为群众提供帮助。”吴昊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