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中国的战略比美国更明智

发布时间:2024-11-18 10:28:11 来源: sp20241118

  编译 王梓

  近日,中国香港地区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刊发了对新加坡前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的专访。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马凯硕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战略显得比美国的更加明智。随着两国经济差距逐渐缩小,美国需要为可能成为“世界第二”的现实做好心理准备。现将专访部分内容编译如下。

  问(《南华早报》,下同):您预测,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将趋于激烈,并延续至下一个10年。不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期访问了中国,中美领导人预计将展开通话,这些交流是否预示着局势的某种缓和?

  答(马凯硕,下同):在过去两年间,拜登政府确实在稳定美中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两国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领域,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比前任特朗普政府还要强硬。例如,特朗普实施了一系列贸易关税,而拜登则采取了“小院高墙”的策略,意在限制中国获得最先进技术的能力。因此,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压力并没有减少。

  拜登政府(或者说美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没有明确、全面的长期战略指导下,就启动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行动。战略的本质在于清晰的目标设定,但目前看来,美国的战略目标显得相当模糊,让外界难以理解其真正意图。一方面,拜登政府努力寻求稳定美中关系;另一方面,却又频繁出台新的限制措施。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成为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问:您认为,美国在缺乏长期、全面战略指引的情况下与中国竞争,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拜登政府是否缺乏明确的战略构想? 新一届美国政府又将如何应对美中竞争?

  答:美国近年来对华采取了诸多举措,但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令人难以捉摸。美国的目标是要遏制中国经济增长?这难以实现。中国的未来由中国人民的努力和领导者的智慧所决定。美国是否试图像曾孤立苏联那样孤立中国?这也不可能成功。与苏联不同,中国在全球,尤其在经贸领域,已建立了广泛而深厚的联系。奇怪的是,美国对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战略目标却是模糊的。

  我认为,美国应采取更为理性的态度,即便在某些领域与中国竞争,也应当明确哪些领域可以合作,这不仅符合美国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稳定。美国需要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长期利益,进而明确其发展的核心目标,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遗憾的是,拜登政府迄今尚未展现出清晰与长远的战略思维。

  问:您认为中国正在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那么,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是否已接受了这一可能性?如果他们意识到需要战略性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

  答:中美两国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美国应该认真思考,如果其阻止中国崛起的努力最终失败,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美国会面临怎样的局面?美国应如何应对?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柯成兴(Danny Quah)教授在《外交政策》杂志中指出,即便有一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究竟会有多少改变?他们依旧会晨起喝咖啡,过着一切照常的生活。柯教授的观点值得深思。为什么美国要执着于阻止中国崛起?为什么不考虑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对我们都有利的全球体系?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与中国既竞争又合作?

  问: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应对与美国竞争时的策略?相比美国,您认为中国的做法是否更为理性?

  答: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美国一直在挑衅中国,而中国并没有主动针对美国采取对抗措施。中国以智慧为引领,积极推进与更多国家的紧密合作战略,这是应对美国遏制政策的最佳方式。像“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历史上,美国曾是长期战略的制定者,而如今,相比之下,美欧国家在制定长期战略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渐衰退。西方对此应深刻反思。

  问:您一直对中国的崛起持乐观态度。基于当前形势,您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有何展望?

  答:毫无疑问,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短期挑战,但我认为这些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解决。从经济发展的实质来看,特别是在出口领域,中国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也在持续扩大。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因此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