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以文学之力构筑大运河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14 15:37:36 来源: sp20241114

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吴君毅 摄

   中新网 北京11月13日电(郭其钰)“大运河滋养了沿河人民的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沃土壤,同时文学作品也丰富了大运河的精神和文化,从另一个维度构建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让我们有了共同的精神纽带。”11月13日,在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上,浙江省作协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艾伟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说。

  以水波为曲,以桨帆为歌,2500多年来,中国大运河传唱着中华民族浩荡奔腾的历史壮歌,孕育了璀璨的运河文明,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源泉。

  在艾伟看来,作家不需要刻意去写客观的大运河,而是自然而然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运河。“文学的大运河”不应是照相式的描摹,更需要创造,不应只有大运河的形象,更要写出大运河的精神。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大运河需要构建一个文化符号,与长江、黄河、泰山、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审美象征。”艾伟认为,大运河像一条纽带,让差异巨大的南北方文化有了共同的基础,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大运河的精神文化是包容的、开放的、构建性的,其存在于千百年的沧桑岁月中,存在于山川河流的自然应答中,存在于世代中华儿女与大运河共生的丰富生活中,存在于大运河与世界的交往互动中,存在于新时代人们对大运河的不断塑造中。

  在此过程中,需要文学去发现,去创造,去反复书写。在艾伟的长篇小说《镜中》中,描写到主人公生活在大运河边的一个老宅里,在老宅里能听到对面基督教教堂里的钟声。

  谈及这一构思,艾伟表示,大运河边的老宅是真实的,但教堂是虚构的,老宅和教堂之间构成一个对话关系,亦象征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间的对话。

  “虚构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有了共同的精神纽带,让老百姓觉得这条河流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从而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时踏进同一个故事。”艾伟补充说。

  一河通南北,文脉承古今。中国大运河地理上贯通南北,时间上流淌千年,是文学创作的摇篮之一。

  当前,越来越多中国作家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既书写两岸人民生活充满人间烟火的世俗一面,也塑造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文化一面。

  据悉,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