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苏阜宁:精绘“户织图” 织出“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4-11-19 05:33:17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盐城11月8日电 题:江苏阜宁:精绘“户织图”织出“共富”路

  作者 谷华 殷鼎臣 李金阳

  11月8日上午,在江苏省阜宁县罗桥镇沿街村的“木兰户织·共富工坊”软陶工艺品加工点,20多名女工正在赶制小猪软陶工艺品订单,大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聊着家常,室内笑声阵阵。

工人展示小猪软陶工艺品。谷华 摄

  颜色各异的陶土,在55岁的张青平手中来回摆弄几下,一个小猪的雏形就出现了。“这些工艺流程我已经很熟练了,工坊里实行计件工资,我每天工资有100多元。”张青平笑着说,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让张青平感到满意的不只是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她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想找个离家近而且时间自由的工作,重要的是能兼顾照料家中的老人。“木兰户织·共富工坊”的出现,让她实现了愿望。“去工坊上班,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家里老人有什么事,能随时回去,挣钱和顾家两不误。”

  在罗桥镇,这样的“木兰户织·共富工坊”还有30余家,分布在各个村落。

  近年来,罗桥镇按照“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组织、市场运作、经纪人带动、百姓参与”的运作模式,采取“党建+、支部+、党员+”形式,成立“木兰户织协会”党支部,引导留守妇女、陪读妈妈等群体走出家门走进工坊,使工坊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平台。

  “在这里上班的都是附近的女性村民,每天工作时间自由,按件计酬。”软陶工艺品加工点负责人潘正付说,软陶工艺加工点一年产品销售额200万元左右,帮助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工人年收入3万余元。

  临近中午,在“木兰户织·共富工坊”水上用品加工点,只有两名女工在干活。“快到放学时间了,大家都去学校接孩子了。”正在缝纫游泳圈的赵建凤说。

  赵建凤来工坊上班才两个月,心灵手巧的她已经成为熟练工,一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工资。她把面前的几个游泳圈缝纫好后,也骑着电瓶车去镇里的小学,接孩子回家吃饭。

工人在工坊内加工箱包。谷华 摄

  午后,十几位村民陆续来到“木兰户织·共富工坊”幸福箱包加工点上班,一个个精美的小背包雏形从缝纫机上不断生产出来。

  “我们这里生产的箱包能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订单很多,销路不愁。”幸福箱包加工点负责人介绍,订单有的是自己在网上找的,有的是镇里提供的,工坊负责把产品做好就行。

  阜宁县罗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工坊产品的季节特性、难易程度、人员匹配度等多重因素,镇里高效整合货源信息,精准对接劳动力,全镇工坊实行订单信息共享、动态投放,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加工点工作,按件计酬。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淡旺季差距带来的收入差异难题,实现“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助力工坊扩点增面。

  青沟村是一个以生产糕点而远近闻名的村庄,每年临近春节,当地村民都在糕点厂里加班加点赶制大糕,但到了糕点生产淡季,大多数村民除了农活就无事可做。自从镇里推广“木兰户织·共富工坊”后,青沟村陆续设了电子仪表、宾馆用品、服装等加工点,村民们又开始忙了起来。

  在青沟村酒店用品加工点,几十位村民在缝纫制作宾馆拖鞋,村民杨玉还在缝纫机上架起手机开了直播。“我一天能制作一千多双拖鞋,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现在网上开直播,还有人找我们加工拖鞋。”杨玉说。

工人在工坊内加工拖鞋。谷华 摄

  如今,在罗桥镇,“木兰户织·共富工坊”家喻户晓,工坊已链接起箱包加工、酒店用品、劳保手套、校服缝纫、儿童玩具、稻草编织、宠物袋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20余项经营业态,带动1000余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200元。

  “今后,镇里还将全面统筹工坊筹建、订单对接、运维监管和运维评价,有效解决订单不稳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促进生产活动标准化、供需调度科学化、监督管理可视化,将‘散装放养’变为‘精准统筹’。”罗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还建立“木兰户织”直播平台,拓宽产品销路,让“木兰户织·共富工坊”登上“数字快车”。(完)

【编辑:黄钰涵】